下班後接到朋友的電話,好急的語氣,因為長輩不慎跌倒受傷,後腦勺有一個撕裂傷流很多血,送急診縫合傷口又做了電腦斷層檢查,然後回家觀察。發生意外的地點在自家菜園,可能因為傍晚光線不足,也可能因為連日陰雨地上泥濘濕滑,或是因為鞋子止滑效果差,還是天色已晚趕著回家,再多的原因…就是一個不小心……。長輩跌倒這種意外,預防重於治療,不管幾歲都經不起這樣摔😥。
我們常常用別人的經驗來警惕自己,卻又經常忽略以為不會發生,今天請大家認真看待,好嗎?檢視環境,對長輩再教育,反覆叮嚀,可以的話增加防跌設備,訓練長輩的肌力,模擬意外發生時如何求救與自救。
總之,希望別再有類似情況發生,不管是誰。
#隨便一個跌倒都非常危險
#保命防跌
老人跌倒的危險因子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:
1. 生理因素
隨著年紀增長,長輩在視力、平衡、認知等方面皆會出現障礙,有時會不小心踩空摔跤,就是這個原因,而姿勢性低血壓則是比較常見的原因,需要在飲食上協助改善。而慢性疾病也是造成老人跌倒的原因,如:高血壓、糖尿病和關節炎等,除了疾病本身帶來的行動不便影響,平常用藥的劑量改變或對新換藥物產生排斥,也容易令人體產生不適,增加跌倒的風險。
2. 環境因素
家中照明不足會增加跌倒風險,家中角落堆放雜物,使地面不平,對家中長輩來說行動也不方便。住處最常發生意外的地點就是家具旁,其次則是浴室。但不只家中會發生意外,戶外活動時,高低不一的人行道和道路,都容易讓步行或騎行的老人跌倒受傷。
老人跌倒後遺症有哪些?
1.生理傷害
根據老人跌倒的流行病學評估報告顯示,約有15%的老人跌倒後會造成身體中度或嚴重傷害,甚至髖關節骨折,需要住院開刀,術後也可能產生併發症,導致死亡。有幸及時獲得治療,身體外傷復原後,也有極大機率會變得無法行走,甚至需要輪椅代步。
2.心理排斥
老人跌倒後也對長輩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,因為害怕再次跌倒而減少外出,導致肌肉量和骨質容易快速流失,無法支撐日常活動或應變意外發生,關節僵硬使跌倒後骨折的情況更加嚴重,甚至產生便秘、失眠、心肺功能下降和社交隔離等健康問題。
※照片是上星期六在虎頭山看到獨自爬山的長輩,不是跌倒的朋友的家人。拿根手杖其實還蠻酷的。